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1-10-18浏览次数:0

    学校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突出抓好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三方面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制造业强省建设能力,切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巩固评建成果,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开展评估整改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总结评建经验,巩固评建成果。按照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突出解决薄弱环节,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整改检查。实施本科教育优质工程,构建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素质拓展方案。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比例,加强各类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和工程实训平台建设,规范实习实训过程。深入实施“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计划”,加强指导,重视培训,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3.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组织第二批校级品牌专业评审,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为重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校、院两级课程评估制度,组织第三批校级精品课程评选,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4.做好本专科招生工作。科学编报招生计划,优化招生结构,加强招生管理。优化办学层次结构。加强与重点中学的联系,推进优秀生源基地建设,吸引优秀生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5.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积极争取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动态遴选机制,进一步完善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善分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6.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抓好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完成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完善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大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适度扩大成人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函授站建设与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
    二、优化学科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
    7.全力加强学科建设。深入调研论证,完善学科建设规划,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渗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科发展趋势,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加强省校两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内涵建设,确保建设成效。优化校内研究机构设置,整合学科资源和科技力量,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8.扎实做好学位点建设工作。进一步整合队伍,凝炼方向,加强拟申报博士点的学科建设。全面落实申博工作方案,精心做好材料组织和对外联络工作,争取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突破。继续加强硕士学位点建设,完善硕士点布局,积极整合学科资源,创造条件,争取新增硕士点突破20个。
    9.切实抓好科研工作,积极获取高层次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完善并落实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评价机制,突出对科研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强化协调和服务。拓宽纵向课题立项渠道,注重项目的整合和系统集成,积极争取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加强在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完成率和完成质量。培育标志性成果,力争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专利和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数量有较大增长。实现科研经费比2007年增长20%。召开第二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
    10.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宽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渠道,组织教师、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加强横向课题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落实《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提升服务制造业强省建设水平。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注重发掘和弘扬齐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推出“山东理工大学服务淄博行动计划”。
    11.继续活跃学术氛围。积极主办、承办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支持科研人员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中青年学术骨干短期出国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扩大学校学术影响。进一步健全教授、博士校内年度学术报告制度。办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社会科学版)和《管子学刊》。
    三、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12.优化专业结构和机构设置,完善校院管理体制。明晰校、院的责、权、利关系,探索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强化学校宏观管理,扩大学院在教学、财务、人事等方面的资源分配和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的部署安排,按照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结构合理的原则,完成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的设置工作。认真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设岗聘用的衔接工作,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水平合理、规范有序,向关键岗位、优秀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倾斜的原则,制定实施以实绩和贡献为主要指标的绩效工资制度。做好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1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和效益考核办法,加强学科群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落实公用房屋定额管理办法,加强统一管理,实行宏观调控、定额分配、超额收费的管理办法,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浪费。
    15.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科学合理编制并切实执行年度学校财务预算,规避财务风险。规范项目资金的立项论证,严格项目建设过程的资金使用,强化结项时的资金核算,加强资金调控,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建立并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计划调控、预算执行及财务运行等管理制度,强化增收节支,建设节约型校园。认真策划项目,积极争取校外资金支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开源节流。重视校内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招标管理,招标范围内采购项目招标率达到100%。加强收费管理,完善大学生收费管理办法。
    16.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后勤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成本核算,降低服务成本,全面推行后勤服务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提高实体的活力、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改革能源管理办法,推行能源定额管理,探索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投资,提高能源管理手段。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用工,探索选、育、管、用的后勤队伍建设机制,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服务团队。抓好卫生防疫、医疗保健、医保服务等工作。
    17.积极发展校办产业。遵循“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方针,依托学校科技优势,积极培育高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优势产品和特色项目。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规避经营风险。
    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18.高度重视团队建设。继续落实创新研究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构建高水平的学科梯队,促进中青年科研人才成长,催生重要的创新成果。抓紧建设教学团队,以课程(群)为单位,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的教学团队,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争取进入国家和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序列。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获得更多省级奖励,力争实现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19.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做好“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省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遴选、推荐工作,争取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省级、国家级人才库。
    20.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加大教师业务进修和培养培训工作力度,稳步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人员比例。推进青年教师“三段一制”培养制度的实施,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制订教师实践锻炼实施办法。配合“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的实施,选派10名左右的有科研项目、有固定研究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加强教师外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五、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学生成才,切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21.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组织开展“五心”教育、“诚信教育”、“廉洁教育”、文明修身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活动,发挥党校、团校、励志讲坛等平台作用,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国情、校情教育。加强“青春在线”、“理工青年”等学生教育网站建设,扎实做好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22.加强学生管理。探索院部学生工作规范化运行模式,推进学生管理精益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认真做好学生优秀个人、先进集体评选工作,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制定切实措施,加强学风、考风建设。认真做好违纪学生的处分、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惩戒和警示作用。继续与学生签订《教育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强化学生履约程度的督促检查,规范学生行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督查,确保学生工作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23.完善学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毕业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完善困难学生“经济解困、精神培育、能力锻炼”三位一体成长方案,规范奖助工作流程,建立学生资助管理数字化平台,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完善大学生事务中心的服务职能,加强工作研究,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加强学生工作联动机制建设。
    24.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手段,开好就业指导课,认真组织职业辅导系列活动。重视就业市场调研开发,举办各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理事会,不断加强就业基地、就业工作站建设和就业信息化建设。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六、扩大对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学校国际化办学的进程
    25.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范围。在稳固与友好院校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的联系,完善我校国际友好学校布局。加大同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开发国际间校际合作项目,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
    26.不断拓展“引智”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种引智项目。探索外国专家管理的新办法,对外国专家教学工作实施检查和评估,组织“外籍教师英语系列讲座”等活动,提高聘请效益。
    27.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力争各类海外留学生达到180人。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做好学生赴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韩国等国高校留学工作。积极开展有关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及管理工作。
    七、加强条件建设,完善校内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服务水平
    28.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加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所需文献和外文原版图书、学生参考用书、地方版图书及电子资源购置比例。完善跨库检索系统,构建“藏、借、阅、网一体化”的全开放管理服务模式,建成现代化新型图书馆。
    29.推进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整合校内网络资源,实施“数字校园”建设二期工程,提高校园数字化水平。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机制,保证校园网络高效、安全、健康运行。加大网络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力度。
    30.加强档案、校史资料建设与管理。加大对各类档案收集与管理的力度,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编辑出版学校2007年年鉴。
    31.完善校园规划。进一步做好绿化美化工作,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依据校区的功能组织布局,不断完善各功能区的基础设施,优化校园环境。
    八、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3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全年首要的政治任务。认真抓好两级中心组学习,开展二级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创建活动,发挥党团组织、理论社团等的作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师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加强学校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3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和落实好民主集中原则,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和工作考核监督,大力倡导研究式工作方法,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思考型、实干型、创新型”的干部队伍。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党支部创新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训,提高党校党课课程质量和兼职教师队伍素质,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修订完善处级单位、处级干部考核办法。
    34.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单位活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讨论,组织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尊师、育人典型,弘扬优良师德师风,扎实推进“三育人”工作。开展学校形象标识的策划与设计,充分发挥校内媒体的文化导向作用,举办学术报告、文化名人报告,创建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35.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在服务师生中引导师生。校内新闻媒体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原则,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统筹整合外宣资源,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36.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廉洁自律,组织好年度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学校招生、收费、基建、采购、后勤等的监督。做好信访工作,重视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挥行政监察职能,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37.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行政管理、学者治学、全员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试行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召开校一届四次教代会。
    38.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安全防范能力。增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力度,完善校园防控体系,落实校园交通管理措施,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检查,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搞好综合治理,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并执行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公共卫生、政治安全、校园稳定等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确保学校平安。
    39.做好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和离退休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习,健全制度,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统战工作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教职工活动中心建设,以迎接奥运为主题,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其桥梁与纽带作用。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丰富工作内涵,突出特色,推进“银发工程”,发挥老年人才作用,为学校建设与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