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1-10-18浏览次数:260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着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年初,学校先后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和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分析形势和学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突出抓好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三方面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制造业强省建设能力,切实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管理、重点突破的工作要求,并进一步明确全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清晰的发展思路符合学校实际,贯彻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并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二、巩固本科教学评建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方针,巩固本科教学评估成果,制定了评估整改方案和《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建设方案》,初步构建了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拟订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精品课程1门、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精品课程2门、教学团队1个;评出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4个、精品课程15门。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计划,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优化学科布局,学科实力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山东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不断完善学科建设规划,调整学科布局,初步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符合学科发展趋势,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注重省校两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内涵建设,10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以优异成绩通过中期评估,评估得分在全省非博士单位高校中名列第一。加大创新研究团队支持力度,完善团队评估管理办法,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制定 “服务淄博工作计划”,与淄博市联合成立合作发展促进委员会,齐文化研究在为淄博市服务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全年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72项,其中国家级16项;完成科研经费3617.1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119.6万元,横向经费2497.5万元,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44篇,被三大检索收录368篇;与企业联合申报的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奖励连续三年创造辉煌。学科实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为博士点申报与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学校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年内引进博士18人,新增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全年考取定向博士研究生23人,定向培养毕业回校博士13人;申请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10人,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6人。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精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实用技能等项目培训,到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课程进修、短期访问、学科研讨或合作研究,对拓宽教师学术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学生成才,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时代精神。着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青春在线”网站获得山东省优秀高校网站称号。积极探索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契约化。学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奖、贷、助、免、补”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坚持与改革开放同步、与北京奥运同行、与灾区人民同在”等主题实践活动,学校被评为全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六、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国际合作办学进程加快,层次提高,与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俄罗斯和美国的8所国外高等学校、教育机构新签交流协议。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全年接待来自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荷兰、英国、新西兰、韩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团体和个人共计126人次。来访团数达45个。共派出团体和个人16人次,增进了与国外友好合作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学校教师的国际交流意识。外籍教师聘用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聘请外籍教师43人次,外教学历层次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完善外籍教师授课质量评估制度,提高聘请效益。留学服务和留学生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
    七、不断创新管理,管理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学校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对部分学科、学院进行了优化整合,成立了资产管理处,理顺了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化,后勤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保障服务的能力增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制定了《学院教授委员会工作条例》,为进一步发挥教授治学育人作用奠定了制度基础。推行研究式工作方式,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研究立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出台《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国外高级访问学者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重新修订了《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校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规章。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建设得到加强,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有效。
    八、关注师生切身利益,和谐稳定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统战、群团、离退休工作和各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师生办学兴校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保证了学校的有序运转。继续争取市区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完成了村舍废墟垃圾清运和教工住宅区道路及围墙的建设,使学校办学环境和师生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工生活,制定并落实《走访慰问教职工工作暂行规定》、《学生资助条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职工和贫困学生的关怀。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学校被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2008年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支持奥运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增强,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九、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组织保障更加有力
    学校认真贯彻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党委领导、行政管理、学者治学、全员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日臻完善,确保了党委行政决策部署的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二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创建活动、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和“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干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着力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和基本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和廉洁勤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抵抗力,营造了廉洁治校、廉洁治教、廉洁治学的和谐氛围。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效益,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