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三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布时间:2011-12-14浏览次数:7

    12月10日,由我校和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联合承担、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刘永启教授主持完成的“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换热器研制” 项目和“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以及我校化学工程学院邢伟博士主持完成的“不同电解液体系有序介孔碳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三项科技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换热器研制”项目针对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特性,研制了有翅片结构的内、外换热管组合的换热器,强化了换热管与固体物料的换热性能,换热器从高温物料内部和外部吸收热量,有效减小了横向温差。所研制的换热器在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石油焦煅烧生产线上得到了应用,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煅后焦出口温度≤200℃;单个换热器饱和蒸汽平均产量为69.7kg/h(蒸汽压力为1.0MPa)。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解决了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利用的技术难题,所研制的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换热器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针对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温度高、余热量大,难以有效利用的问题,研制了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在提高高温煅后焦冷却效果的同时生产饱和蒸汽;该系统采用专用换热器和水冷夹套两级换热,提高了热利用率;研制了汽包检修备用强制汽水循环及切换系统,避免了因停炉而造成煅烧炉毁坏。该系统在潍坊联兴炭素有限公司石油焦煅烧生产线上得到了应用,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煅后焦最终排料温度≤150℃,热回收效率≥70%;单炉(30罐)平均产汽量为2.13t/h(饱和蒸汽压力平均为0.98MPa)。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首次解决了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的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同电解液体系有序介孔碳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项目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首次采用硼掺杂法制备了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调的有序介孔碳电极材料,首次提出了有序介孔碳的微孔修饰方法,制备了微孔-介孔多级孔碳材料,显著提高了电极材料能量密度,相关技术指标明显超过现有文献报道的数据。项目组围绕该项目技术研究发表论文25篇,申请发明专利6件(3件已获授权)。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鉴定,认为该项目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