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07-12-19浏览次数:7


    4月22日至26日,山东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全省社科界和有关部门的99名评委参加了本次评奖会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主任王敏参加了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全新,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校党委书记范跃进、副校长王学真等出席会议。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包心鉴主持会议。
    王敏在开幕式上指出,我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推出精品的重要机制,对繁荣发展全省社会科学事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评奖原则和方向,即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同时要倡导百花齐放,鼓励理论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扶持年轻理论人才。王敏说,近几年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绩显著,这是全省社科界和广大理论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晶。从本次候选成果看,我省社会科学发展富有创新性,突出现实性,紧密结合山东实际,深入研究和回答了我省改革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优中选优,推出精品,进一步发挥评奖工作推动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杠杆作用。他要求各位评委一定要尽职尽责,公正公平,把握好导向,力争使评选结果富有权威性,让大家心悦诚服。王敏强调,全省社科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在山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拓展理论视野,加强理论创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经过5天的紧张工作,本次评选会议顺利完成了评选任务。共评出获奖成果200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20项。
    本次评奖会议评出的200项获奖成果,基本上反映了2003年度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整体面貌,代表了全省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水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较高的学术水平。与往年相比,本次获奖成果出版和发表的档次显著提高,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成果占相当份量,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结项的课题也明显增加。这表明进入新时期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从基础理论研究看,创新性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占相当比例,不少获奖成果注重理论的原创性,一些成果达到了本领域本学科的领先水平。从应用研究看,涌现出许多既有理论深度、又密切结合实际的优秀成果,这些成果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注重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升华,体现了较强的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
    2、鲜明的时代特色。不少获奖成果注重对新时期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一些获奖成果注重对新时期学科建设问题进行开拓性研究,在某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这反映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3、宽广的研究视野。在本次评奖中,不少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奖励,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成果占相当份量,外语类、体育类的获奖成果也有所增加。这种现象反映了我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正在走向全国和世界。
    4、茁壮成长的理论新秀。获奖成果作者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半数以上,获奖作者年龄最小的29岁,其中荣获一等奖的作者最小年龄为36岁。这充分展示了评奖工作推出精品、扶持人才的重要功能。
    我校在本次评奖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是历年来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
    本次评奖结果自4月26日起一个月为公示期,5月下旬将隆重举行颁奖大会。(邢同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