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8:30,我校200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鸿远楼前广场隆重举行。校党政领导范跃进、姚福生、都光珍、张宗新、张新义、贺连春、张元利、王学真、谭秀森、杜瑞成、张宇声、姚德以及学校有关部门、各院(部)负责人出席典礼并在主席台就座。7000余名2005级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副校长谭秀森主持。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姚福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和全体师生职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姚校长在讲话中说,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重要原因是国家的落后,在没有道义的时代,落后挨打是一条真理。我们要牢记这个教训,一定要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只有把国家的各种建设做好,使它强盛起来,我们才会有一个充满爱的美好生活和未来。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正是为了这个目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给这项任务作了具体的步骤。我们在80年代已走完了第一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正在快步走向2020年全国小康水平的道路上。今后我们还要走上2050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康壮大道上。我深信在座的新同学会走完这第三段路程、去享受世世代代中国老百姓所梦寐以求的人间美好生活。同学们,我十分羡幕你们有条件和机遇去亲手缔造这个美好的未来,但也感到你们任务的艰巨。
建设强大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是经济建设,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它要求建设者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要掌握经济建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则要求个人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两者缺一都会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效率和速度。因此同学们到大学里来,不但要去学习很多科学知识,还要学会怎样去做人。而我们学校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协助同学们去掌握现代的众多科学知识和怎样去做国家所需要的人。
社会主义国家做人最基本的品质: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国家的关系。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体现在这些关系中。记得1953年我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期间,听彭康校长党课报告时有一段话深深地埋在我的脑海里:他说共产主义人生观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想的、说的和做的是否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国家”。判别一个人的高尚品质和人生观就是这么简单。我当时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些做人的准则,1954年我下决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我开始表明要做彭康校长所希望的人的开始。半个世纪以来我的人生道路虽然非常坎坷和艰辛,但做人的准则也给我自已在精神上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也为我在事业上获得的一些成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说实话,要真正做到彭康校长所期望的那种人是十分困难的,但只要有不折不挠的精神,最终是能做到的。我从内心里十分感谢我的母校不但授予科学知识,还教会我怎样做人。今天我看到在座的年青学子就想起了当时我在交大入学时的情景,似乎彷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于是引发了这一篇感言。我相信时代虽有不同,但要学会做人的道理是永恒,在这里我愿与同学们共勉。
姚校长在讲话中向2005级新生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他说,同学们将要在山东理工大学渡过四年或更多的时光,希望大家珍惜这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爱护它。同学们要遵守各项校规和纪律,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这个大家庭的各项活动中去。让山东理工大学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不断的进步。
2005级新生代表温宇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并表示将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用自信和汗水在大学生活中奋力搏击、展现才华,成长为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栋梁之材。在校生代表李晓玲在发言中说,大学四年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光,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勇于创新,全面发展,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代表高松教授在发言中希望新同学迈入大学校门后,树立新的目标,勤奋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团队精神,牢记“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用勤奋和智慧创造辉煌的人生。
典礼仪式上,全体2005级新生郑重宣誓:牢记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理想,践行“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文明修身,诚实守信,求知创新,勤于实践,遵纪守法,团结友爱,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办公室、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