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07-12-19浏览次数:13


    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械工程学院不断加强教育内容规划,强化班级组织模式构建,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设适合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尊重与平等,体现服务意识,突出“孵化”功能,即侧重“授人以渔”,加强方法论的指导,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思索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院以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围绕学生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积极创设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具体规划了二至四年级学生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在宏观规划下,制定不同年级各个学期的教育计划,坚持每月有教育主题,每周有工作计划,每天有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学生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该院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组织模式。教育内容确定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模式是落实内容的关键,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学生班级无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细胞,发挥了落实各项教育内容的主渠道作用。目前,在我校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择院系、专业的过程中,班级频繁变换,不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机械工程学院针对现实情况,尝试在2002级学生中实施以导师制为载体构建院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组织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以20名学生为一单元,选拔配备1名导师,组建一个班级。在学生“三优”评比、综合考评、奖学金发放、组织发展、学生活动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导师一定权力,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把导师制的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同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化,增强针对性。
    在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拓宽教育途径的过程中,该院着力搞好“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保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良好学习风气和养成高尚道德情操的坚强堡垒。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为大学生服务的活动。二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好一支政治上坚定可靠、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好一支能从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并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信的导师队伍;不断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建设好一支学生威信高、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三是加强了网络载体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加强学院网站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开通“网上党校”、“三个代表”等栏目,加强理论引导;充分利用“院长信箱”等栏目,不断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交流,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潘国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