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21世纪的主题,是时代的主题。而培养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培养人,则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的最基本队伍——工程师的培养问题着手,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提出改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尤其是本科工程教育的一些思路,旨在唤起人们对培养大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紧迫感、责任感。
一、培养优秀工程师是一个紧迫而严肃的话题
1.构建创新金字塔基础乃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务之急
党中央号召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怎样才算是一个创新型国家,如何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从某一个侧面讲,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是她的原始创新、知识创新的能力。然而对于正朝着创新型国家目标迈进的中国而言,在科技教育方面,是否有比知识发现、科学发明更为紧迫的问题?宏观而言,创新是一个金宇塔,知识发现是金字塔的塔尖,塔尖下面还有应用发明、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等。而我们在创新方面的差距远不仅在知识发现、原始创新方面,就是在创新金字塔的基础方面如技术创新、技术集成,甚至一般的工程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对一个国家而育,没有底层创新的基础,她的整体创新能力是不可能达到塔尖的。忽略底层创新的基础,而欲跨越至塔尖,似乎不大可能。
构建创新金字塔的基础,工程师队伍是主力军。工程师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创新队伍中都是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美国惊呼中国现在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是美国的近10倍,并认为这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并感到其自身的危机。基于美国人国家战略所固有的危机意识,他们也开始高度关注工程师的培养。然而,我们却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乐观,因为目前我国优秀工程师培养的总体质量,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回想几十年前,很多中国工科院校都有为培养优秀工程师而自豪的光荣传统。清华大学这样的中国顶尖工科大学有“工程师的摇篮”之美称。而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很多工科的名校似乎不太注重培养工程师了。我们培养的相当一部分工科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低下,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这一现象在部分重点工科大学都或多或少存在。大学的工科教育应该把培养优秀工程师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应该把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是当前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2.本科教育是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最重要阶段
到目前为止,一个创新型国家最大的创新群体仍然是工程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培养显然主要依靠大学本科。不管是重点大学还是非重点大学的工程学科,无一例外地都应该努力培养尽可能多的优秀工程师。量大面广的工程师队伍也只有可能靠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本科教育来培养。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本科教育是其接受高等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对于将成为工程师的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很多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都是在这一阶段奠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人一辈子能否取得较大的创新成果,起着关键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大学工科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本科生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的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