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山东十大教育新闻

发布时间:2007-12-19浏览次数:12



1.“全省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启动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月3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菏泽市鄄城县举行“全省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启动仪式,标志着这项民心工程正式开始。启动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主要是通过省、市、县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用2-3年的时间,解决全省农村中小学课桌凳破旧不足的问题。2005年先在鄄城、费县、庆云三个县进行试点。 根据“资金共担、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置”的办法,其中51个贫困县以省财政为主安排,全省统一招标采购。11月28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召开了课桌凳全省统一采购招投标会议,确定了课桌凳采购供应商,总投资1亿多元,两年内全省将为144万名农村中小学生配发省政府统一采购的崭新课桌凳。


2.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成立
3月1日,省编委下文《关于设立教育招生考试院的批复》,同意将省招办、省自考办及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合并组建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承担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招生考试及高中毕业会考工作。


3.两所民办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3月9日,教育部致函山东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在民办青岛滨海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建立青岛滨海学院,同时撤销民办青岛滨海职业学院的建制;在山东南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烟台南山学院,同时撤销山东南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两所学校均系民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由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业务管理。民办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在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对我省高等教育多元办学体制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4.我省3所高校在教育部本科评估中均获优秀
4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54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结果,我省参加评估的山东农业大学、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3所高校全部获得优秀。2004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北京化工大学等54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根据专家组的考察意见、通讯评议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的审议意见,评出30所为优秀,19所为良好,5所为合格。健全和完善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学工作评估,有助于把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教育部从2003年起每5年组织专家进校评估一次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5.我省对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7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我省从2005年秋季开学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列入省财政扶持范围的财政困难县,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占农村学生的比例掌握在8%;其他县(市、区)资助的比例原则上掌握在5%。资助标准按 “一费制”的标准执行,资助资金按照“各级共担”的原则筹措,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两免一补”资金。为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助资金效益,“两免一补”资金不得以现金方式发放到学生手中。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实行向贫困学生发放“政府助学券”的办法,财政部门依据学校回收的“政府助学券”拨付资金,“政府助学券”由省统一制定格式、统一印制。


6.我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突破100万
8月8日,我省普通高校的录取工作圆满结束,至此,我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17.13万,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使山东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跨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十五”期间,我省抓住了历史机遇,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规模与数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000年,我省有普通高等院校58处,2005年达到104所,五年间翻了近一番。2000年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30.38万,2001年为44.9万,2002年为58.4万,2003年为76.1万,2004年为94.6万,2005年达到117.13万,五年间在校生人数增加了近3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山东孩子上大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十五”期间累计招生超过328万人,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左右。


7.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启用
9月5日,山东轻工业学院新校区第一天正式开课,这是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9所院校中首家开课的院校,标志着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正式投入使用。据初步统计,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自2003年10月正式破土动工,至今年新学期完成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可入住学生5万余人。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首批大学生的入住和正式开课,开启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标志着我省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启动
10月16日,全省中小学名师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标志着我省名师建设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我省经过层层遴选,在全省70万中小学教师中评出了62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并出台办法,加强对名师人选培养、考核和管理,着力打造“齐鲁名师”。 齐鲁名师建设工程的启动,是我省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新形势下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举措,是我省教师教育战略的重要环节,对于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9.我省公开向社会征集2007年高考样题
11月24日,省教育厅发出通知,面向教育系统和社会公开征集2007年度我省高考科目“1”(“基本能力”)的考试样题。依据《山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我省2007年度高考将采用“3+X+1”模式。为了贯彻落实《指导方案》的精神和要求,本着集思广益、开门研究的精神,推进2007年度高考命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11月24日到12月15日,我省面向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公开征集2007年度高考科目“1”(“基本能力”)的考试样题。 


10.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为加快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适应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12月14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十一五”期间,我省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力争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要达到56万人,在校生达到150万人。《决定》提出,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坚持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