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怎样和谐共进
2007-08-19
高校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很多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目前在全国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既是教学的主力军,也是科研的新生力量。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二者的关系,是青年教师走进高校后不可回避的问题。
火了实验室冷了教研室
作为工程制图界著名学者,同济大学教授钱可强对于关心和提携青年教师不遗余力,但是,对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状态,他也有不少意见:“我们这些老教师,过去经常呆在教研室里,大家一起备课,探讨教学上的问题。但是现在你去一些高校的教研室看看,许多年轻教师的办公桌上布满了灰尘,他们从家里直接去课堂,上完课就走人,一个月里也见不到几次面。还有一些青年教师,上课根本不备课,只是把现成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一放就算对付过去了。”
“与一些教研室冷清形成鲜明对比,高校的实验室倒是比较红火。许多青年教师为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成天呆在实验室里,休息时间也加班加点。不能说他们潜心搞科研不对,但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科研方面投入多了,教学必然会受到冲击。”钱可强说。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也发现,钱可强所说的情况在高校中并非个别。西南某大学一位学院院长告诉记者,每学年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课时分配是一件头疼的事,多数青年教师不愿意主动承担课时任务,但是对于申请科研项目却是热情高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刚毕业的博士告诉记者,他的师兄、师姐告诉他:在高校里,科研是个人发展的“事业”,而教学则是“工作任务”。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教学型大学中,主要矛盾是重科研、轻教学,而在一些教学型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中,则存在对科研不够重视的问题,这对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也同样是不利的。
偏颇的根源在哪里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进入“211工程”行列的高校,许多教师教学与科研任务“双肩挑”。该校人事处负责人认为,高校青年教师中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强调教学并不是要将科研工作从教师身上完全剥离开来。
采访中,许多青年教师认为,上课、备课、查阅教学资料、批改学生作业等会占用大量时间,耗费精力,对于科研工作是一种冲击和拖累。但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汪永进认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教学第一的观念,他说:“教学工作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宽知识面,讲课、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了我的思考,实际上对我的科研工作很有帮助。”近年来,汪永进在承担大一“地质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在世界顶尖级科技期刊《science》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在地理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沿,他的经历很值得青年教师思考。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青年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定位的反映。有些高校过于强调科研,认为科研成果可以迅速提升学校的声誉。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大学最根本的功能是教学与育人,高校的科研应该反哺教学。”
在记者与西安等地多所高校青年教师代表座谈时,他们都说,目前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职称评定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目前,科研导向型的职称评审和量化计分的考核评价机制,迫使他们一进校就要考虑申请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等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冯建军直言不讳:“在目前许多高校的职称评审中,最重的砝码是科研成果,而教学方面的成绩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迎合这样的评价机制,教师们不得不急切地发表论文,这些论文多为低水平重复,甚至是‘学术垃圾’。一些人批评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学术浮躁,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逼出来的。不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带来的结果是教学受到了影响,而科研也没有真正搞上去。”
改革考核机制加强教育引导
在采访中,南京大学副校长潘毅等高校管理者提出,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二者的关系,从学校的角度看,应该因校制宜,努力探求二者结合的最佳状态,片面强调科研或教学都会走进误区。
“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中,教学和人才培养始终是第一位的,评价一所高校的好坏,要看科研成果,更要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最近当选为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的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教师的科研活动要与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来,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顾秉林建议,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校领导要投入更大精力去抓教学质量,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要让青年教师乐上讲台,还需从考核评价机制这个“指挥棒”入手。采访中,青年教师们呼吁,改变职称评定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减轻压力才能让他们更安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同时,科研方面的考核应该遵循科研的自然规律,创造鼓励年轻人潜心做学问的机制环境。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长陈雨海教授告诉记者,在山东农大,职称评定设定两条平行路线,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科研论文和教研论文、科技方面所获的奖励荣誉与教学方面所获的奖励荣誉同等对待,满足其中一个方面就可以,这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南京师范大学则取消一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篇数等科研量化考核指标,改为对高水平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鼓励青年教师花长时间深入研究,出高水平成果。同时该校还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每年选拔一批青年教师,给予专项经费资助,鼓励他们进行教学研究,把他们的兴趣从科研引向教学。这些举措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青年教师是否乐于上讲台,是否愿意下功夫钻研教学,一定程度上也是他们价值观的反映。”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说。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高校青年教师从事科研课题研究,更容易获得物质上的回报,也更容易出名和积累个人资本,而从事教学工作,则更需要默默奉献的精神。“弘扬中国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对引导新时期的青年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杨湘宁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