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声誉,进而会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甚至今后的生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业工作就是服务工作,既服务于广大毕业生,也服务于用人单位,更服务于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全面服务实质上就是要全面提升就业工作水平。本网推出就业工作系列组稿,介绍、总结国内部分兄弟学校就业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供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参阅。今天推出的是清华大学有关报道。
校系共同促进,全员关心就业
校系两级的就业工作体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06年11月,在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之初,清华大学召开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对进一步统一全校的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
会上,学校正式提出要把建立和完善“学校主导,院系推动,两级管理,相互配合”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作为近时期就业工作的重点,努力推动就业工作的重心下移。一年来,各院系的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就业工作队伍明显加强。目前,全校93%的院系设立了由专职教师担任的就业工作助理,他们当中超过半数的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一年开展两轮院系走访工作,及时了解院系的工作进展和存在的困难;定期提供给各院系就业率和重点就业率的数据,同时要求院系定期报送就业工作情况,并及时在就业工作网络平台上发布,从而形成良好的协调沟通和示范激励机制。在对工作效果的评估上,学校根据北京市教委的工作要求,结合市教委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检查的标准,制定了院系就业工作自查标准,使每一项内容都有标准可依。
2007年11月,全校31个院系都完成了自查工作。依据自查结果,学校专门召开了全校性的就业工作会,在会上对表现优秀的就业工作的先进院系和个人进行了隆重的表彰,进一步促进了院系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全员关心就业局面全面形成
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化,是上级部门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要求,也是清华大学开展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引导工作的自觉行动和优势所在。
清华大学的教师们有着这样的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育人是学校所有教师共同的职责。就业工作的全员化,也就是学校的教师都要关心就业、支持就业、推动就业。学校领导要做,院系负责同志也要做;学生工作干部要做,一线业务教师也要做;就业部门要做,其他部门也要做。
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成为清华就业学生的主体,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导师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的就业。不少院系高度重视导师的作用,动员全体导师积极关心研究生就业。公共管理学院利用各种机会向研究生导师阐述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定位,沟通研究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发动所有导师积极关心、推动学生就业。航空航天学院、软件学院等院系明确提出把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作为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并将其与导师的招生挂钩。
学校根据院系的工作和导师的表现,制定奖励措施,褒扬先进,带动全局。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建立与院系便捷的沟通、监督与评估机制。
职业辅导与就业引导紧密结合
建设“职业发展基地”,推动职业辅导工作纵深发展
职业生涯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与长远发展,她的兴起契合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生涯教育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为育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理念,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载体。清华是较早发展生涯教育的高校之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辅导体系,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辅导工作再上新台阶,是清华职业辅导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2007年,依托“985”二期专项经费的支持,学校推出了“职业发展基地”计划,推动职业辅导工作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方法等方面向纵深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坚持正确的导向,立足中国国情,继承优秀成果,借鉴国外精华,融合创新,努力在推动职业教育的中国化、学校化、专业化方面迈出新步子。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继续加强学校就业中心力量的同时,积极加大对院系就业工作助理队伍的建设力度。全年对就业工作助理培训达到10次以上,包括邀请李家华等著名专家对教师进行封闭式培训,使专业化的培训普及到院系层次。
加强教学科研是推动职业辅导深入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学校把专业研究作为工作的重要方面,一年来启动研究课题5项,并着手开始课程大纲编写、标准化课件制作、教材编写等工作,以期实现职业辅导教育的全覆盖。就业指导中心还加强了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协作。职业辅导工作的专业化建设获得了相关机构的认可,2006年职业辅导课程体系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清华大学被共青团中央、国际劳工组织等评为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优秀院校。
创新辅导方式,开展全程化教育
在职业辅导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加强第一课堂的同时,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完善充实网络平台,创新辅导的方式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由清华率先推出的“职业生涯教练计划”,邀请重点用人单位的专家高管担任同学的职业教练,探索出了一条把校园和社会、学生和职业人有机连接,兼具实践性、深入性、个性化的辅导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三十余位来自不同单位的教练对350名学生进行了悉心指导。学生总体满意度近85%。
此外,在原有职业辅导课程系列和“职业辅导月”活动的基础之上,学校大力推动了面向新生的入学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新生人手一份职业生涯宣传页,同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制作了标准化的辅导课件,并对院系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依托院系开展新生入学生涯教育讲座,目前已进行讲座近50场,使新生在一入学就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为更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提供了支持。
职业辅导与就业引导紧密配合,相辅相成
把职业辅导和就业引导相结合,是就业引导深化的重要表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其成才之间有着自身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规律性,使学生懂得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和自身成长结合起来,是其长远利益所在,根本利益所在,从而使他们在择业的时候,自觉把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相结合,正是就业引导的本质所在。职业辅导运用测评技术和分析工具、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特点,研究职业环境,立足于长远发展和成长成才,安排人生,决策生涯,在内容和方法上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和就业引导的目标相比,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相比,职业辅导就是手段,积极利用这种手段为目标服务,是就业引导工作中与时俱进的表现。学校在开展职业辅导教育中,注重贯穿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注意把职业生涯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学校就业引导的实际相结合,为重点引导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支撑,增添了引导的说服力。
2007年,清华就业引导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毕业生到特大型国有企业、重点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军队等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毕业生比例达到53%,到西部、东北地区就业人数达到269人,均创历史新高。就业引导工作取得的成绩中间,也有学校职业辅导工作蓬勃开展的贡献。
深化就业服务赢得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满意
细化工作,积极构建毕业生与重点用人单位的桥梁
要做好就业引导工作,除了解决“我要去”的问题,还必须解决“我能去”的问题。清华针对不同层次、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和国家重要行业和地区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细致深入、针对性强的工作。
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初始,为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清华大学举办了南方电网、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甘肃电力、东方电气、中国移动京外单位等专场招聘会;为促进博士生特别是文科、理科博士生就业,清华大学举办了重点高校和中科院京外单位招聘专场会,就业指导中心还和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开展合作,共同举办了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招聘专场;为了满足同学报考公务员的需要,2006年清华大学连续举办7场公务员报考辅导系列活动,2007年则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学习,连续举行了10场报告会;为鼓励非定向毕业生到军队和国防领域就业,清华大学积极与军队联系,举行了2006年度全国唯一的地方大学军队招聘专场。为了落实毕业生到军队就业,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和总政、总参、总装等机关反复沟通协调;为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