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节约型校园 天津工大打出节能减排“组合拳”

发布时间:2008-11-25浏览次数:9

冬季已至,受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偏大影响,许多地方今年供热成本相应增加。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10月底就开始供暖,比规定时间提前了半个月,但供暖所需资金并没有增加,还实现了“零排放”。原来,节能秘诀在于使用了地热深井热水供暖系统。

  天津工大基建处副处长马术岭说:“我们充分利用地热井水的热能作为供暖和生活热水所需能源,不用烧煤、烧燃气,也就不会排放任何有毒气体。”

  据了解,在获得天津市行政许可的情况下,天津工大于2007年8月钻探了一对地热深井,经过“开采—一级利用—二级利用—回灌”的梯级利用,2007年冬季开始为部分学生宿舍供暖,比同类集中供热学生公寓节约费用70%。目前,已解决了新校区18.15万平方米建筑的供暖。

  景观、绿化、节能措施,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但将多种能源集成使用的高校并不多见。记者日前在该校采访时发现,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大规模使用各种清洁能源和可替代能源,实现了能源供给的多样化和清洁化。

  地热井的使用不过是天津工大新校区能源供给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党委书记、环境工程专家张宏伟说:“单系统能源的使用都有其优缺点,我们把多种能源组合使用,能够扬长避短,使各种能源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地热井、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燃气锅炉、太阳能……多种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工艺、技术和设备,如今在天津工大新校区随处可见。

  1500余盏LED照明路灯和2000余盏LED室内照明灯遍布校园,都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LED半导体照明材料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商用化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每年可节约用电130万千瓦时,相当于500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学生公寓屋顶安装了1500平方米的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系统,利用太阳能供给食堂生活热水和学生淋浴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学校节省费用100余万元。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学校重视可再生资源的运用。在新校区运动场、网球场和排球场的下面,建有588口浅层土壤换热器井,通过它们,学校实现了埋地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与土壤的冷热交换。在冬季供暖时,通过热泵系统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取暖,同时向地下蓄冷;在夏季使用空调时,将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储存热量,以备冬天供暖。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调试,今年冬季即将投入使用,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00余万元。

  据介绍,在能源集成利用的基础上,学校水系统的建设也已经通过专家论证,今年将开始实施,这一系统包括无动力直饮水、再生水的综合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水生态的保持和修复。天津市将通过“创新基金”专项资金支持学校的水系统建设。

  “大学是能源消耗大户,因此,创建节约型生态校园,学校应该将能源节约贯穿于整个过程。”张宏伟说,“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集人才培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为一体的模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