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国家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镇江这方温婉秀美、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坐落着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江苏大学。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随后,中央政府计划建一所“万人大学”,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培养人才。1960年,国务院以南京工学院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全部师资、设备为基础在南京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1961年改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并迁址镇江。它就是江苏大学的前身。
早在1978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98年,在国家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的高校。
“虽然管理体制和国家政策有了变化,学科专业也不断调整,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工中有农、以工支农,为国家培养人才,为行业服务,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说。
历史悠久 特色鲜明
《科学时报》:1980年,您进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江苏大学前身)水力机械专业学习,1995年获博士学位,又先后任江苏工学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研究生部主任、江苏大学副校长、校长,可谓是老江大人了。这29年来,您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江苏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袁寿其: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答案也是不断完善的。1980年,我考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江苏大学前身)水力机械专业学习,随后完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可以说是“土生土长”。我由一名呼吸着泥土气息长大、来自农村的学生,成长为江苏大学的校长和“流体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可以说“我深深地爱着她的过去和现在,更深深地爱着她的未来!”
在我的心目中,江苏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人才辈出的优秀大学。
首先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02年,晚清名臣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首开江苏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尔后,迭经兴废,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校薪尽火传,承其学脉。1960年,国务院以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和汽车拖拉机两个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翌年迁址镇江并定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63年、1970年,吉林工业大学排灌机械专业及研究室、南京农学院农机化分院先后并入。1978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01年同处镇江一市的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
所以,从办学渊源上看,江苏大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同宗同源,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就受联合国委托,为亚太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级农机技术与管理专家。
其次是特色鲜明、人才辈出。学校的工科特色非常鲜明,其基础是原南京工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南京农学院三所老校的有关专业和师资,办学起点高。
学校的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本科生、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和第一位农机博士。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创设于1958年,当时国内仅有清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和我校设有。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为适应我国农业排灌事业发展创办的,国内唯一以水泵研究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国内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是全国该学科领域的第二个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属高校中最早的博士点。学校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是全国最早举办该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优良办学传统,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而在校学生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在第10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以全国第6名的成绩第二次喜捧“优胜杯”, 并两度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自2003年江苏省开展评选“十佳青年学生”以来,我校是江苏高校中唯一一所每届都有学生当选的学校。以我校学生、被誉为“爱心天使”陈静的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小城大爱》在全国公映。
2006~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校连续3年榜上有名,3名获得者中的2位都是江苏大学“本土培养”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其中一位最近被获批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科学时报》:有很多成绩可以说明江苏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的,那么,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江苏大学有什么秘诀?在您看来,评判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袁寿其: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步入了世界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指出:基础教育面临如何普及的问题,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面临如何发展的问题,而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质量。这为高等教育新一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科教学方面:江苏大学要建成高水平大学,首先应该成为本科教学质量高水平的大学。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确立了“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启动了优秀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品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及“百项本科生创新计划”等建设项目。
同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力实施了人才培养“三大计划”:“优才优育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主干课程教师主讲制、教师脱稿授课制、多媒体课件准入制、学院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制等等,这些措施的采取,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研究生教育方面:针对传统的“理论课+学位论文”培养模式的不足,我们确立了强化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将工程能力的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在培养方案中除优化课程结构外,进一步强化生产实践、科研立项以及结合工程背景进行论文选题等要素,鼓励研究生按照“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四自”原则,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大胆开展科研探索和理论及技术创新,通过独立思考、在参与科研项目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程综合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