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和原隶属于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合并组校十年来,学校积极探索自身发展战略,立足于本校校情、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立足于省部共建的优势、核行业发展的趋势,立足于竞争和创新的思维,提出了“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的战略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探讨与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地方高校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战略是“研究带全局性的战略指导规律”,具有长久性、竞争性、层次性和全局性等特征。每一种战略的形成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战略的分析、制定和实施。一所高校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为了该高校向社会提供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的知识、技能和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一所高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就是一种以一个或几个学科和专业为核心,围绕该核心采取多种对策和措施以形成自身独有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的发展战略,它是一种追求厚积薄发、与众不同、与时俱进的战略。高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强调强化内涵,提高质量,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沉淀、行业特色、区域差异、社会需求及其在这几个方面的竞争实际情况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也是高校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
高校的特色发展战略,抛弃了盲目追求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型、过分趋同的发展倾向,重视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重视发展的内涵而不是形式,重视少而优而不是大而全。因此,特色是一所学校历史上独有品格的凝聚、独特优良风貌的体现。特色就是精华,就是优势,就是活力,就是核心竞争力。高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特性。一所高校的学科或专业特色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可替代的、不容争辩的地位和特质,即“人无我有”。其他高校能形成其“形”,但取代不了其“神”。二是优质性。高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还必须具有优质性。因为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很多高校存在盲目趋同的趋势,大而全的设置学科和专业,在规模、学科上已没有明显区别。地方高校要突出自己,必须有比较优势,形成自身底蕴深厚、成果显著、贡献突出的学科和专业,培养出高素质的特色人才,即“人有我强”,“人有我新”。三是发展性。学科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并能积极为社会服务。这就需要地方高校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不断优化专业和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和专业质量,在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充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和“与时俱进”。
与中央所属的一流综合性大学相比,地方高校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定位。
地方高校的“地方性”特点决定了其特色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对地方高校来说,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的下放意味着地方高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原有的部属院校实行“省部共建”后不仅要继续推行行业特色发展战略,而且还要推行地方特色发展战略。这是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命运与共、协同发展的特点决定的。这是因为地方高校大多远离国家一线城市而偏居二三线城市,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导致了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这样往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办学经济经费不足→地方高校发展受限→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有限→地方经济更加落后。因此,在有限的投入下,地方高校只能集中精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培养出特色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所以,特色发展战略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