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启动“十二五” 重点学科建设工程

发布时间:2011-05-30浏览次数:11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适应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引导高等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学科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日印发了《山东省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意见》(鲁教研字[2011]2号)和《关于申报“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的通知》(鲁教研字[2011]2号),标志着我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意见提出,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团队建设为基本依托;以服务经济社会为重要职责的原则。学科建设要“突出需求,强化服务”。高等教育要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重点带动战略对各类学科人才的需求,重点倾斜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空白学科、应用学科;大力支持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积极扶持优势传统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克服学科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坚持地方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学科建设要“培育优势,彰显特色”。各高等学校要准确定位,要主动与区域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科技创新的目标相对接,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并形成鲜明的服务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创出自身的品牌,提高学科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学科建设要“科学布局,优化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国家、省和单位三级重点学科的关系。科学定位、分层建设,优化学科布局、院校布局、区域布局。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大学科调整、重组的力度,拓展优势学科建设方向,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力度,形成优势学科、支撑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学科群。学科建设要“整合平台,创新机制”。大力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建重点学科,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学科、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省重点学科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重点学科工程促进我省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与发展,引导高校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设的特色重点学科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在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开发、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各自办学优势、学科特色和专业品牌,部分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产生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原创性、创新型、技术应用型重大成果,服务国家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