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要求
1.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引导师生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加强学校“十二五”规划宣传学习和组织实施,强化规划意识,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保障措施,确保规划任务稳步推进。做好各专项工作规划与学院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强化与学校总体规划的衔接和支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
2.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究高校办学规律、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规律,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
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紧密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主题,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创先进,在日常工作中争优秀。以践诺为重点,以评诺促践诺,定期组织工作调研和集中点评,进一步完善承诺践诺评诺机制。强化示范导向作用,评选表彰“理工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努力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着力提升学科内涵和科研实力
4.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扎实做好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建设规划,强化目标责任,突出建设成效,确保顺利通过验收。深入实施“一级学科重点支持计划”、“理学学科发展计划”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计划”,坚持重点扶持、强化特色,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加强新上学位点建设,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提高学科竞争力。
5.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强国家、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研究机构,力争新增1个省重点实验室,实现省级重点学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新突破,为学科发展搭建高层次平台。整合学科资源和科技力量,优化研究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科科研平台作用。
6.提升创新研究团队建设水平。发挥学科带头人核心作用,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科研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加强创新研究团队建设,优化梯队结构,强化研究特色,努力提升团队成员学术研究关联度和整体学术影响力。围绕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智能电网与信息化等重点发展领域或主攻方向,组建学科群创新团队,实施重点扶持政策,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力争实现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和省优秀创新团队建设新突破。
7.加强高层次项目立项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发挥传统强势学科作用,整合科研力量,加强项目培育,积极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防科研项目。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确保完成质量。强化策划和协调,加强优势科研领域标志性成果培育,努力催生一批优秀科技成果,确保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专利和奖励持续增长,争取实现国家级奖励新突破。
8.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紧密对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与淄博市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充分发挥校友作用,进一步完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和招远工业技术研究院管理运作模式,推进校地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研究,切实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技术难题,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力争全年科研经费达到6000万元以上。积极参与地方重大文化活动,开展软科学研究,助力地方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9.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恪守学术道德。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承办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筹备举办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健全教授、博士校内年度学术报告制度。办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和《管子学刊》,征集、刊发高水平学术论文,提高论文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增强期刊学术影响力。
三、注重内涵,加强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推进本科教育优质工程,进一步完善教学基本条件,加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关键要素的建设,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和工程实训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学生研究创新训练计划,着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力争实现高层次教学建设项目新突破。紧密对接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定制式”和“创新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召开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
11.加强研究生教育。调整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导师遴选与培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大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力度,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加强督导检查,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做好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培养与管理制度,为高质量地培养博士研究生奠定坚实基础。
12.加强国际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发挥地域文化和学科优势,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推进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等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学位联授项目”、“海外学习项目”,实施学生海外学习计划,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规划和管理,提高合作办学质量和效益。
13.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迎接教育部检查评估。创新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加强职教理论研究和信息服务,积极承担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任务,确保培养培训质量。面向社会需求,调整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规范学生教育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拓展办学渠道,推进非学历教育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
14.全力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强优秀生源基地建设,优化生源结构,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源质量,稳步扩大研究生、留学生和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规模。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强化措施,完善就业工作考核监督机制。完善就业指导手段,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学生择业观教育,深入实施学生创业培育计划,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大就业市场调研开发力度,推进学院就业市场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广泛收集并及时发布用人信息,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
四、注重引进,强化培养,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15.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1252”建设工程,围绕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领域,通过“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创新团队带头人等重要途径和岗位,延揽优秀人才,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充实后备高层次人才力量。
16.提升教师培养培训水平。深入实施优秀学者海外高访计划,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申报国家和省部的各类出国进修计划,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做高级访问学者,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实施青年教师国内访学计划,选派教师到“985”或“211”学校做访问学者。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培养定向博士研究生,鼓励教职工参加短期培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17.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认真研究制定编制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方案,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管理。根据学校实际和岗位管理要求,修订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调整优化校内津贴分配结构。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非事业编制劳动用工管理。
五、育人为本,全员参与,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18.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德育导航工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充分利用学生公寓、网络、社团等阵地,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经常性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19.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促学风,深入推进学风建设行动计划,探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的有效运作模式,组织开展各类学习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学生工作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探索以社区管理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规范学生评先评优工作流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20. 完善学生服务体系。普及心理知识,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完善资助工作制度,推广学生绿色成长方案,提高助学贷款成功率,创新爱心超市运营模式,实施勤工助学双选工程,促进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拓展大学生事务中心服务项目,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信息超市”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综合管理服务效能
21.继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召开二届二次教代会,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积极性。科学制定学院年度目标任务,规范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教授委员会和二级教代会制度,完善党政共同负责、教授治学、民主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履职责任,转变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能。
22.提高资产和财经管理水平。完善经营性活动占用房地产有偿使用和公用设施委托管理制度,规范资产报废鉴定及处置程序,加强对外出租房屋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物资招标采购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建立仪器设备计划购置论证制度。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规范学校投资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运作,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科学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强化预算法定约束力。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化解债务风险,规范收费行为,认真执行大额经费集体研究审批和报销会签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控制各项公共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3.优化校区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质量实施好西校区学生公寓建设和东校区基础设施修缮整治工程。合理配置学科资源,优化校区功能布局,提高办学效益,降低办学成本。科学规划、调配办学资源,做好档案库房调整搬迁、实验用房及教师工作用房等的优化配置工作。
24.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后勤服务理念,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健全基础设施修缮管理和定期巡检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加强能源监控体系建设,推广节能技术,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教职工住宅社区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科学规划校内交通路线和停车区域,完善稷下湖区景观,做好竣工工程结算、消防验收等工作。加强卫生防疫、预防保健和医疗保险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5.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推进校园网络升级改造,强化信息应用集成,拓展网络应用功能,建设校园无线网络,着力构建“数字校园”,打造安全高效信息平台。加强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优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完善“一站式”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网络化和数字化水平。加快档案资源数字化转换,实行档案数据同期备份,建立学校电子档案体系,推进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
26.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安全责任,注重日常治安防范,完善视频监控系统、校园巡逻及“校园110”报警机制,加强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落实防火、防盗措施,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加强校园秩序监管,开展校园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校内乱摆摊点等无序行为。深入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工作预案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七、凝心聚力,和谐发展,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27.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和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学风。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和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修订完善处级单位、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办法。
28. 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重点培育单位创建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学习活动,提高党员思想境界、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严格标准,规范程序,高质量做好在学生、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工作。推进“亲情式”党员管理服务,建立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29.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基调鲜明、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多彩、节奏有序,开展好纪念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展示党建工作新貌。以建校55周年为契机,宣传办学成就,凝练、弘扬理工大学精神,发挥校史、校训、校歌、校标励志育人作用,倡导尊重、包容、民主、和谐的制度文化,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水平和人文底蕴,构建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加强校内宣传阵地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升对外宣传工作水平,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三育人”标兵示范作用,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30.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办法,建立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职能,加强监督检查,推进校务公开,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31.凝聚力量推进学校发展。支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教职工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活跃师生业余生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在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切实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改善服务条件,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离退休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