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光珍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来校参加此次座谈会表示欢迎。他说,建立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重要讲话的一个重要举措。基地建设确定由山东理工大学牵头,既是对山东理工大学的信任,同时赋予了学校更大的责任。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在传统文化研究和育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学校将认真贯彻好此次座谈会精神,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坚持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和地处“齐国古都”这一独特地域优势,按照协同创新模式,全力支持基地建设,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齐秀生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齐鲁为先秦文化高地,特别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管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几千年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建设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基地要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依托基地有效组织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研究力量,广泛吸纳对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领域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搭建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基地要坚持贴近现实、古为今用的原则,规划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的重点重大研究课题,挖掘特色,凝练品牌,产出高水平成果,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系统探讨了研究基地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意见建议。
据悉,2015年2月15日,省委高校工委印发《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建立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的通知》,决定建立“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基地由山东理工大学牵头。研究基地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创新类)模式运行,这也是省委高校工委设立的第一个按此模式运行的研究基地。
齐秀生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齐鲁为先秦文化高地,特别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管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几千年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建设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基地要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依托基地有效组织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研究力量,广泛吸纳对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领域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搭建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基地要坚持贴近现实、古为今用的原则,规划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的重点重大研究课题,挖掘特色,凝练品牌,产出高水平成果,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系统探讨了研究基地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意见建议。
据悉,2015年2月15日,省委高校工委印发《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建立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的通知》,决定建立“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基地由山东理工大学牵头。研究基地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创新类)模式运行,这也是省委高校工委设立的第一个按此模式运行的研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