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10-15浏览次数:10

中国农业大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重要回信精神,坚守“国字号农大”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勇作先锋的使命担当,稳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行动,不断筑牢农业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才根基。

坚持统筹谋划,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框架”。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引航”。组建强基计划学生事务委员会,建立联合议事机制,强化校院两级沟通协调,共同支持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成立实体未来技术学院,承担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设立由院士和高层次人才组建的百人导师团,打造以科研攻关与技术转化赋能的人才培养前沿阵地。二是实施强基计划“引领”。聚焦国家急需紧缺与基础学科领域,设立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实施生物科学、生物育种“强基计划”,设立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智能装备三个领域理科试验班,每年招生410人。深入参与生物科学、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101计划”),主持农业工程类、兽医公共卫生并深入参与植物生产类、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类和智慧农业等新农科领域“101计划”。三是出台系列政策“引路”。印发深化知农爱农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实施人才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改革、基础学科和国家急需人才培养专项建设等十大行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现路径;制定理科实验班管理办法、强基计划管理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选拔方式、培养模式等相关规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厚植爱农情怀,凝聚拔尖创新人才奋斗“向心力”。一是加强思政教育。将“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通过思政课教学、全覆盖课程思政融入、农业特色公共课浸润及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等方式,着重把农大解民生、治学问的“三农”情怀融入课堂,打造中国农大特色的思政育人格局。二是打造精品课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中华农耕文化”“耕读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系列课程,主编并出版《耕读教育十讲》教材,着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优化“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打造“大国三农”系列精品在线课程,选课总人数已累计超7万人,覆盖全国400余所高校,课程观看总量突破1000万。三是坚持实践育人。依托“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乡村振兴特派员”“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等专项实践行动,每年组织近3000名学生赴百余县开展实践活动,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解民生、治学问”;打造2万亩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田野,推动耕读教育理论探索与农事劳动实践融合互动。

深化改革创新,跑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加速度”。一是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深入开展学科建设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世界顶尖学科建设计划”“学科高峰提升计划”“学科筑峰培育计划”“学科交融拓新计划”,积极推进学科交融、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推进各类“专业+”模式改革,在传统专业体系基础上设立12个辅修专业、1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4个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15个跨专业课程模块,为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二是分类开展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着力构建“3+5”培养模式,从高度、广度、深度、精度四个维度优化本研贯通的课程体系;“拔尖计划”着力完善生命科学、工学与信息科学、理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五个领域大类平台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多学科交叉思维与能力训练;理科试验班着力强调“一人一方案”,以高整合、强基础、重前沿的硬核专业大课及突出创造性、前瞻性的研究性专业小课,支撑学生的学术成长与个性化发展。三是创新“五制”工作模式。即,探索“本研贯通制”,统筹制定本研一体化培养方案,明确衔接培养方式,保证贯通培养质量;探索“完全学分制”,建立以“选课程、选教师、选时间”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探索“金课制”,将课程体系的横向布局与纵向建设相结合,新建一批以本研贯通和前沿交叉为特色的高质量金课;探索教师“兼聘制”,整合校内外顶尖科学家,打造一支紧跟与引领科技前沿发展的导师队伍;探索“社区制”管理,打造集思政、学习、科研、实践、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共同体,持续营造浓厚的学术与文化氛围。

加强协同联动,共绘拔尖创新人才选育“同心圆”。一是强化校院合力。全面推进生源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优质生源基地校、生源战略合作基地校”分层建设网络,形成“校院合力、强化协同”的多层次、立体化招生工作体系;深入实施“树谷育人”行动,通过开设前导课程、开放科研平台和研学课题、开展科普讲座、大中衔接科普科创、人才共育交流座谈等举措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二是强化科教融汇。持续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构建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体系,使学生更早、更深入进科研、进课题、进实验室,近5年17000余人次参与到7000余项科研训练项目中;对接教育部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等战略性科创高地,打造20学分“研究创新型实验”,设计“基础研究+前沿交叉研究”衔接的科研轮训方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是强化产教融合。发挥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北京高校生物育种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优势,设置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跨学科寻求产业前沿问题解决方案;设立“梨树模式”“牛精英”“卓越临床兽医”等精准服务三农人才培养专项,成立“种业菁英班”“乡村振兴农场主菁英班”,将农业技术获得关键突破的重大领域不断转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高地。